信息公开站内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索 引 号 014290213/2021-00002 发布机构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1-01-20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1-01-20 失效日期
名  称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关 键 词
内容概述
时效说明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市文广旅游局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关心指导下,市文广旅游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持续深化思想凝聚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引导力、文化服务力、网络向心力、改革创新力“六项工程”,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凝心聚力谋发展,勇于担当干事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文旅市场复苏,精准释放政策红利。按照“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企业复工复产”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制定出台优惠条件。围绕“稳从业人员、保市场主体、促文旅消费”为目标,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市政府应对疫情有关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旅游景区落实阶段性价格优惠政策和做好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二是落实纾困扶持政策。针对疫情防控给文旅市场主体带来的生存压力,积极主动对接了解文旅企业困难和问题,帮助85家旅行社退让质量保证金 1137万元,先后为西游产业集团等7家重点旅游企业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205万元,帮助9家旅行社争取省旅行社企业纾困资金79万元,为4家绿色网吧争取省级纾困资金42万元,全年累计完成向上争取金额达到1.22亿元三是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在全省率先启动致敬最美“逆行者”行动,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市场主体举办“淮安人游淮安”等主题消费促进活动,开行洪泽蒋坝、金湖水上森林等8条全域旅游直通车专线,发行淮安旅游休闲年卡3万余张,河下古镇城河步行街、御码头运河文化旅游中心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二)聚焦文旅融合发展,精细推进项目实施。突出生态文旅水城特色,积极发挥全域旅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综合带动作用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启动编制《淮安市“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淮安市“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淮安市“十四五”旅游住宿业发展规划》,指导相关县区开展都天庙、清口水利枢纽等3个片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上规划都已经形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加大示范创建。金湖县成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浦区、洪泽区、盱眙县成功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省级以上创成总量位居全省第3、江北第1。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明祖陵景区创成4A级景区;金湖白马湖村新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盱眙陡山村等3个村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注重品牌提升。先后成功举办首届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嘉年华、“乘着高铁游淮安、“水懂我心 自然淮安”万名市民游淮安等系列活动,设计“游伟人故里·赏自然山水”淮安自驾游等2个旅游线路荣获江苏旅游精品线路二、三等奖,“运河情、淮扬味”文化旅游线路入选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我市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和“新时代·中国美食美景旅游名城”。

(三)聚焦为民办实事项目,精心组织惠民活动。牢牢抓住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着力在服务供给、质量、效能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淮海戏《天下民心》参加省紫金文化艺术节荣获入选剧目奖,创作《河下古镇》等3个作品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市淮剧团等2个单位被表彰为全省艺术创作先进单位,市美术馆《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项目获得“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十大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二是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结对子、种文化”百千万工程采取“送、种、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市、县区234个文化团队结对107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站点,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性文化活动10383场(次)。组织创作音乐《起·兴》5个作品获省群文最高荣誉五星工程奖市图书馆被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三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淮安市公共文化场馆管理服务规范(试行)》,将2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纳入省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单位,全市8个县级以上文化馆全部申报国家一级馆,全市县级文化场馆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精致打造城市标识。按照“深入挖掘放大我市大运河文化独特资源禀赋”的要求,着力在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全省率先出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依法依规开展建设前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30多项,制作第八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并安装到位为板闸遗址公园建设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808万。二是加快运河文化项目建设。突出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开展苏皖边区革命史展馆展陈提升工程,实施完成大运河典籍馆、汪达之墓、漂母祠马头镇镇史馆提升改造项目积极做好中国水工科技馆(筹)建设文物征集,经专家鉴定、研讨、估价、询价等程序完成152件套文物征集工作三是加大运河文化活动开展。主动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新华社、欧洲侨报等近100家主流和海外媒体密集发布活动盛况。国家文旅部非遗司、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活动并予以高度肯定。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文广旅游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七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围绕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聚焦建设“四个淮安”,精心实施“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战略,切实把文旅融合这篇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

(一)创建引领,强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我们将以设区市为主体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淮安区和涟水县创成省级示范区,年底达到验收申请标准。年内,力争创成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景区,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一批“淮乡记忆”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帮助蒋坝确保通过省级特色小镇终评考核,创建里运河(御码头-1415)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紧抓“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和食博会举办机遇,以淮扬菜为基底开发不同价位标准化旅游餐饮。落实住宿业布局规划,全年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实施旅游标准化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市、县区三级旅游集散体系建设编制全域旅游风景廊道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打造“人在景中行”的畅优通道。争取金湖全域旅游导览标识成为省级标准,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嘉年华、2021“乘着高铁游淮安”文旅推介宣传系列活动,以“规模性、辐射面、影响力”为目标,以“沉浸式体验”诠释淮安文旅魅力,在淮安高铁沿线通达城市开展“乘着高铁游淮安”系列推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淮安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丰富供给,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以省考指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为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旅服务。创作一批省级以上奖项的优秀文艺精品,采取“送、种、育”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结对子 种文化”百千万工程。加强文化活动进景区力度,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文化场馆成为中小学生打卡地。充分发挥文化新三馆、大剧院、戏曲小院等作用,同时深入开展调研,布局打造一批街头巷尾的公益性小剧场,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文化站点“十百千”示范工程,着力在机制创新、功能拓展、服务延伸、供需适应等方面,推出一批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样板工程。围绕建党100周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主题,创作淮海戏《特别党产》、大型淮剧《筑梦岁月》等一批红色题材和现实主题剧目,策划“大运河文学节”等文学创作活动,举办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书画展览活动。大力推动“双名”工程,积极选拔培养优秀文艺名家名作,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评审验收制度,提升“双名”工程资金使用绩效。整合全市“送戏下乡”资源,打破现有项目格局,实现县区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三)服务大局,不断提升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始终围绕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为目标,启动并推进“淮安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举办淮河生态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积极协助做好中国大运河水工科技馆和板闸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继续推进板闸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年底完成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项目地块博物馆及其他附属建筑封顶。进一步推动清口枢纽保护与利用工作,按照5A景区标准,加快推进清口枢纽国家文化公园专项规划编制,力争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为区域发展提供规划引领和政策依据。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推动实施苏皖边区革命史展陈提升工程、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江淮大学旧址修缮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革命旧址以及馆藏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工程。借助“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加强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和修复,实施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楚州博物馆书画保护等项目。研究筛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积极申报2021年度国家与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坚守文物安全的“主线”和“红线”,加大开展文物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坚决预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深化融合,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建设一批集参观瞻仰、参与、体验等于一体的新业态红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恩来干部学院红色研学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将淮安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开辟价格适中,内容丰富的夜场演出,进一步健全我市旅游业态,重点打造江苏省淮海剧团“文化小院”、戏曲博物馆小戏场、人民大会堂戏曲演艺中心、文化馆小剧场、公园景区露天剧场等文化娱乐项目。整合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等已有品牌活动资源,策划举办“大运河文化节”,与运河沿线城市联合、省市县联动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淮安在运河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以“党的生日,人民的节日”为活动宗旨,发挥江苏省淮海剧团的龙头效应,进一步弘扬传承淮海戏艺术,举办江苏省淮海戏戏剧节。通过搭建活动平台,整合全市资源,实现市县、部门联动,举办“迎百年党庆 颂盛世华章”庆祝建党100周年千场演出系列活动,采取组织专业院团演出100场、群众自娱自乐等形式开展多样的文艺演出,彰显淮安文明城市风采,达到万民同庆,全城共祝的普惠效果。

(五)强化监管,引导文旅市场健康发展。加强正面引导,开展“绿色网吧”评选活动,规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行为。推广《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标准,组织开展旅行社老年人市场诚信品质游活动。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活动,推动旅行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旅行社企业品牌,促进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旅行社做大做强。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开展节假日文旅市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以及“扫黄打非·护苗、净网、清源、秋风、固边”等专项整治行动等。严格广播电视管理,完善《淮安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开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大检查,确保建党100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作用,健全消费纠纷快速和解机制,加强投诉举报处理,丰富受理渠道,形成高效便捷畅通的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推动文旅市场安全平稳和繁荣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