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213/2017-00048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局 | ||
文 号 | (2017)淮文发第102号 | 公开日期 | 2017-08-30 | ||
文 号 | (2017)淮文发第102号 | 公开日期 | 2017-08-30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81097号提案的答复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81097号提案的答复 | ||||
时效说明 |
B
(2017)淮文发第102号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81097号提案的答复
许章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淮安打造为戏剧强市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很好。作为戏曲之乡,淮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全市共有7个专业剧团,涵盖了淮剧、淮海戏、黄梅戏、京剧四个剧种,成为苏北地区拥有专业剧团数量及剧种较多的地级市。
近些年,淮安精品佳作纷呈,戏曲名家辈出。剧目方面涌现出了《林道静》、《留守村长留守鹅》、《大湖魂》、《纤夫》等一大批具备全国水准的精品力作,广受业内好评,成为新时期“淮戏”的代表。其中大型现代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被遴选为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开幕式演出剧目,获文化部雒树刚部长高度好评。继宋长荣、杨秀英、荣光辉等戏曲大师之后,又先后涌现出罗怀甄、江其虎、魏佳宁、苗爱华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剧作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魏佳宁、许亚玲先后荣膺第23届、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吴玲荣获第21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展现了淮安戏曲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优秀成果。关于您所提建议,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作了详实了解及相关调研,力求多措并举,共同推进淮安戏曲事业发展。
一、加强戏剧品牌塑造,周信芳戏剧节成效显著
为了策应省文化厅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淮安文化名城建设的合作协议》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淮安戏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充分展示近年来淮安戏剧创作的成果,由淮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江苏省现代戏研究会等部门自2013年起创新举办中国-淮安周信芳戏剧节,两年一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纪念荀慧生先生诞辰115周年暨庆祝宋长荣从艺65周年系列活动、江苏省戏剧红梅奖大赛、江苏省现代戏研究会名家名段演唱会、、江苏省淮海戏演唱大奖赛、知名文艺家“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淮安市专业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上海五朵金花故里行”淮剧经典剧目展演、淮安市戏迷票友演唱大赛、《梨园荟萃》经典戏曲进基层等诸多活动次第展开,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分展示了我市戏曲建设的成果,为深入推进淮安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7年,我们将于9月—12月举办第三届淮安周信芳戏剧艺术节,届时计划举办大型戏剧展演活动、“天天有戏曲”系列演出活动、纪念筱文艳诞辰95周年系列活动、2016年度双名工程戏曲类项目成果展、中国戏曲学院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全国企业家京剧票友演唱会等六项活动,力求做到以弘扬戏曲文化为着力点,充分彰显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人效应,以弘扬中华戏曲文化为着力点,以提升淮安文化的影响力为出发点,坚持体现鲜明时代特色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省市联动,县(区)联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将戏剧节举办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们戏曲人才工作结合淮安舞台艺术工作实际和市戏曲工作特点,以建立人才基地、专业办班、实施人才工程等方式为重点,多力并举,统筹开展。一是建立戏曲人才基地。我们结合[2016]14号文《中共淮安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淮安戏曲大市建设,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校园为抓手,培育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保障文化传承发展,建立了淮安文化艺术学校为重点的淮安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开办戏曲专业培训班。我们组织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积极开办戏曲专业培训班,并申请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免费培养,先后开办了淮海戏、淮剧、京剧专业培训班。从2015年起,重点打造戏曲人才基地建设、扩大戏曲人才招生规模,学校教师深入淮安及周边小学选拔戏剧苗子,招收了京剧表演专业学生33名,淮海戏表演学生27名,共计60名,学制6年。同时,还组织该校积极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除梁光荣、宁晓丽等一批本校名师外,聘请了梅花奖得主魏佳宁、许亚玲,白玉兰奖得主吴玲、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姚中文等一批表演艺术家以及剧团业务骨干参与教学,担任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名师云集、师资雄厚,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是组织开展戏曲人才传承工程。近年来,我们安排省长荣京剧院等院团实施“小梅花、小长荣培养工程”、“青春版荀派剧目生产推介工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宋长荣老师的弟子朱俊好凭借在纪念荀慧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红娘》、《卓文君》两剧中的出色表现,被誉为“一个俊俏的小男旦”。省淮海剧团、市淮剧团组织杨秀英、荣光辉等国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实施的“戏曲人才传、帮、带工程”,杨秀英的弟子吴玲、许亚玲二人凭借在《皮秀英》和《秋月》中的出色表演,分别荣获第21届上海白玉兰奖和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充分体现了戏曲人才传承工程取得的成果。
三、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淮安戏曲工作
(一)市教育系统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各县区、各学校努力打造“一校(园)一特色”、“一校(园)一精品”的传统文化品牌,加强戏曲、诗词、书法传统文化教育,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提升师生人文素养,让师生全面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加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建设,新建100所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50所素质教育示范初中校。
加强淮安市人民小学、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淮安市韩桥小学等12所京剧特色学校和淮阴师院附中、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等淮海戏传承基地的建设,推广淮安市新安小学将校园办学特色与淮剧文化相结合的经验,扎实开展“戏剧文化进课堂”和戏剧校本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示范课观摩、名师讲座、师资培训等形式打造一批“戏曲特色学校”,培养一批兼职戏曲教师队伍,通过优质辐射、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立足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促进全市戏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校园内形成比较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普及戏曲知识,利用富有淮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历史文化遗迹(如:京剧大师王瑶卿、周信芳故居)、博物馆、纪念馆、非遗传承基地(传承人)等载体,培育有淮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地方文化教育,培养孩子们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感,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淮安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市总工会推动戏曲市场培育。淮安市总工会根据部门职能,将有计划推动淮安戏曲在职工间的普及和培育。按照全总工作、省总工会关于工会经费的有关规定,基层工会可以组织会员观看电影、开展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但因工会经费有限,鼓励有条件的进行列支,但不应对场次、形式进行硬性规定。
总之,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文化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感谢您对淮安戏曲工作和我市文化艺术工作的支持与关心,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答复。
2017年8月30日
联系人:王云
电 话:83665573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