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文学艺术院由原淮安市剧目工作室和淮安市文化艺术研究室于2003年12月合并后组建成立,是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副处级。文学艺术院内设综合科、文学创作室、剧目工作室和艺术研究室。主要工作职能是:配合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组织、指导全市戏剧、音乐、文学、摄影及民间文化创作活动,创作文艺产品,研究文艺发展理论,宣传和展示淮安市文化名人名作。
淮安市文学艺术院近些年创作的主要作品有:戏剧《八万还乡》《盐若失了味》《永巷悲歌》《红梅花儿开》《刘胡兰》等;小说《次要经历》《赶庙会》《老余和小余》《第三个火枪手》等;理论性文章《苏剧〈国鼎魂〉的中华美学析释》《被裹挟之痛——<源乡>读札》《它在那,无挂——漫谈傅元峰诗集〈月亮以各种方式升起〉》等。
其中,《盐若失了味》《永巷悲歌》《红梅花儿开》《刘胡兰》等先后被市内外专业剧团搬上舞台。《次要经历》荣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赶庙会》获得中国作协第四届“中骏杯年度奖”;《老余和小余》《第三个火枪手》分别获得第七、第八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出版了《柿子在枝头叫喊》《长淮清韵》《星星推开了天空的门》《运河之晖》《经典之夏》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