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县区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文旅动态 县区动态
淮安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
发布时间:2020-01-10   来源: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   【关闭窗口

淮安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古城区、主城区、核心区”的城市定位,不断放大周恩来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全区旅游关联带动作用效应不断突显,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2019年,预计全区接待来淮游客将达9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106亿元。

一、强化规划引领制度。落实发展定位。围绕“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了《淮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淮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淮安区旅游交通专项规划》等规划项目。总结阶段任务。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月报制度,每月向市局报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月报表,总结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阶段工作方案。强化系统引领。完善了全域旅游标识引导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区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健全引导功能,增强“淮安记忆”。强化法制建设。推动文化旅游“1+3+N”执法体系建设,与淮安区法院、公安、城管、市监联合,结合淮安区文化旅游发展实际,拟定了文化旅游巡回法庭、文化旅游警察、文化旅游城管等方案。

二、形成专业营销模式。更新营销理念。摆脱了传统宣传理念、模式,变“宣传旅游资源”为“营销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市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立足“淮安古城”概念,设计主题宣传语、LOGO、年度节庆活动,引导解决游客“自发性”带来的淡旺季流量的“冷热不均”。引入行业智囊。与大连海蓝创展专业团队合作,从培育专业的地方营销团队入手,指导成立营销部门,配齐营销人员,负责地方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营销策略评估、旅行社、渠道商的合作维护等发展及日常,实现营销专业化、常态化;积累大数据资源。 搭建智慧数据平台,采集积累游客数据,通过分析游客来源、年龄、偏好、消费等信息,为淮安区旅游目的地的分级市场建设、精准营销、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储备专业数据。更新推介模式。于2019年3月起陆续举办“淮安古城”旅游产品发布会、渠道推介会,结合线上的微信、抖音等渠道,集传统媒体发声和新兴渠道传播于一体,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围绕“古城文化、西游文化、红色文化”三大主题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并在河下古镇主入口设立“淮安游礼”旅游商品经营店,目前已陆续开发运河大肚杯、淮扬餐盘、西游天团冰箱贴、运动巾、红色系列搪瓷杯等十余种旅游商品。

三、创新开拓旅游市场。“宴请”八方宾客。2019年举办3场旅游发展大会,推介淮安古城文化旅游。3月份,淮安区举办了2019淮安古城全域旅游推介暨战略合作大会,邀请长三角地区的500家旅行商代表、相聚淮安古城,共商全域旅游发展大计,共建全域旅游战略联盟,共享全域旅游推介成果。国庆期间,在淮安区万丰文化街大戏台广场举行“淮安区掼蛋文化游基地”揭牌仪式,成为淮安区掼蛋文化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0月中旬,举办了首届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带城市旅游论坛,邀请了澎湃新闻网、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组委会、长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会等新闻界、旅游届人士参加,共同推动古城淮安成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走出”海棠风采。参加了大运河文化(上海)路演活动,组织参加了“水懂我心 自然淮安”2019淮安文化旅游(上海、北京)路演活动,与“水懂我心 自然淮安”2019淮安文化旅游(合肥、济南)推介会。各项活动中,淮剧快闪、非遗技艺展演、景区推介路演、文化讲堂、互动游戏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内容,令南来北往的旅游纷纷停下了脚步,直观体验到了这份与众不同的“淮安味道”。

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整合“明星景区”资源。2018年国庆节期间,淮安区推出价值130元的“古城明星景区联票”,有效整合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资源。优化交通网络。长安路正式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周恩来纪念馆周边的车辆通行压力。编制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淮安区旅游交通专项规划》,规划围绕2018年-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区政府已将项目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论证并分阶段推进实施。形成游客集散体系。运营“淮安区旅游交通接泊车”,已在萧湖景区等重要景区设置二级游客集散体系,并设置体现地方主题文化特色的接泊车辆,联结周恩来故里、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萧湖、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等重要景区点,不仅通过道路、停车场建设“增容”,还通过“换乘系统”的建立给古城的车辆通行“减量”。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在主城区重要路段及路口节点,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牌111块,在宁连高速淮安南出口、宿淮盐高速马甸出口等重要节点,设置旅游引导标牌6块,此外设计制作覆盖古城重要旅游节点集文化性、景观性、指引性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引导标识标牌,形成“淮安古城”旅游标识系统,引导游客看过来,慢下来。推进“厕所革命”。针对旅游厕所存在的“量”的不足和“质”的较差问题,深入景区、深入社区、深入乡村开展调研。2019年,淮安区完成新、改建设旅游厕所7座。

五、全面推进项目建设。里运河慢行系统二期工程,竣工了1450米长的海棠大道、7米宽的慢行步道、3米宽的健身小道、1320平方米的功能配套用房、12万平方米民俗广场及景观绿化,打造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及体育文化广场,目前已全面竣工;吴承恩故居文化广场工程,完成了板跳河黑臭水体整治、1250平方米“一馆两中心”(徐培晨艺术馆、淮工设计文创中心、游客服务中心)、2000余平方米的莲花池、6000余平方米石板广场、梦幻西游景观雕塑群等建设任务,现已竣工;万丰小吃文化街附属工程,完成了1.8万平方米的水街主体建筑扫尾交付,2个公厕、1个停车场、燃气、自来水、隔油池等16个公共配套项目;竹巷西街改造工程南侧居民房屋共13户,整体以落架大修及立面改造相结合,现已完工2户,正在动工6户;北侧业态以改造、新建民宿为主,现规划方案设计已经完成。总共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18户,已交拆7户,签订4户;老船厂改造提升项目清障已完成,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已全面完成。

下一步,淮安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全域旅游工作要求,立足“全景化建设、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全区游客接待量达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0亿元,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非来不可”的旅游精品目的地城市。